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科论文 > 内容

汤辉娟 《浅谈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11-19   
浅谈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不仅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更重的的是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思维能力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如何培养学生自己的独特思维能力,成为了现代数学的教学重点。在过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比较忽视,现在有的老师也比较重视,但却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此以往,也是没有益处的。针对这一两难的现象,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解题思路 
       一、现代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现状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在这里对数学的思维能力做了个简单的分类,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分类:
       1.通过思维活动的形式分类: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2.通过思维的指向分类: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3.通过智力的品质分类:在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随着教材的改版和社会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的培养。而对于初中生来说,我们要求他们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这些技能。往往这些技能伴随着的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也就着重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但是,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水平大部分比较低下,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小学三四年级。不过,其中也不缺乏有思维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但也是少之又少。对于我们说的这些种种也就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在面对新课程的改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建轻松愉悦的思维型课堂
       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思维。有调查研究显示,语言风趣幽默的老师能被大部分学生喜欢,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不仅轻松而且愉快,让学生“主动想学”的主要因素就是语言风趣幽默。不仅数学,其他学科也是一样。所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修养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运用幽默的语言是第一步,比如:在讲平面镶嵌的时候,就可以说,有些同学以后不读书了,想要向装修界发展的,就要注意了,到时候不要老板叫你用一个不能铺成平面的多边形铺地板,傻傻的就答应了,那就闹笑话了啊!要是你知道那些组合能拼,还能设计各种风格出来呢!这些幽默的语言,生活中有很多,我们要善于发现,要善于利用我们周边的素材。 
       2.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1)提问要让学生有思维空间 
       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才是好问题,想要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在抽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即使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赞美与鼓励,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例如,如何根据三角形的已知三边和一边的高求其他的高,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的几种不同的求法来解答问题。这样就把问题由抽象化为已知知识的应用。 
       (2)锻炼提问的技巧。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好问题,提问也是有好有坏,要想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就要求老师必须把握好提问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问题的质量。
       (二)在平时解题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1.加强训练审题能力
       在做题之前审题是最关键的,审题审错了就一败涂地了。首先,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初中学生在考试做题时因审错题而出错的比比皆是;第二,从题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是解题的关键。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以及根据已有知识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如:培养学生在读题时标出已知条件,有必要画图的必须画图,或者小声的朗读等习惯。这些都有助于题目的理解。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解题思维训练 
       课堂例题讲解是解题思维训练的关键,所以每次讲解的时候要充分唤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讲例题时,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审题,先把题目直接给学生就可以,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读题、审题、解题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学生在其中发现了问题,去反复推敲、独立思考,实在不行则可与同学互相交流,再不行,教师就解答难题,这其中,即使是教师讲解,也一样不要急于直接把答案交给他们,教师应对学生逐步引导:问题求什么?题目里已知条件是什么?我要得到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我需要的条件?最后在解决问题之后,还要思考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这样就可以逐步的让学生养成自己主动的思维训练的习惯,也渐渐的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解题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3.鼓励学生猜想 
       在解决有些题目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证明自己猜想成立与否。这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由题目中的所求,以及已知的条件及图形特征去猜想到熟悉的图形和定理,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这是一种探索性思维。伟大的数学家波利亚曾经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预见了结论,途径便可以有的放矢”。因此,鼓励学生猜想,也是提高学生探索思维的途径之一。 
       (三)重视数学中的“特殊情况”,培养学生顿悟 
       顿悟,简而言之就是恍然大悟。这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知识积累中所获得的突发性领悟;事物的特殊性与事物的普遍性是包含关系,在数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是从事物的特殊性中去探求普遍性的规律。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参透“特殊思想”训练,日常学习以及数学思维训练落到实处,学生数学顿悟的发展提高,有利于学生解决困难而复杂的题目。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非常强的学科,培养直觉思维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方面。但是直觉思维又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维,在解题过程中,具有这种思维就可以高的去推理。在做题过程中直觉思维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直觉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直白的数学。数学知识的本质能运用这种思维来了解。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建立一定的环境,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设置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形成一定的数学认知结构,让学生的直觉思维性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让学生直觉思维空间进行有效开拓。每一个人都具有直觉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形成直觉。 
       三、总结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一些学习方法的培养是现在教师教学的重点。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也就充分的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要将知识准确的传达给学生,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的教学是一个非常灵活而且有趣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可能性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抓住初中生这一时期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最终达到新时期对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
       [2]数学课堂上的思路教学
       [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上一篇:周永芳 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下一篇:刘小强 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惠州市英华学校@版权所有 信息中心:李永国  13794839646

技术支持:惠州市嘉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



客 服:

招生办: